革命文物是承载革命记忆的重要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体现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在近代革命中的历史脉络。革命文物作为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的物质载体,对其进行系统性?;び牒侠砝檬羌せ钗幕孕拍谏Φ闹匾揪丁P率贝抡鞒蹋锩奈锏谋;だ霉ぷ饔η炕氨;ぁ⒉?、传播”的逻辑链条,在革命传统中汲取营养,在文化自信自强中凝聚精神力量。
科学?;ぃ褐胃锩奈锏拇嫘?/strong>
遵循革命文物科学?;さ幕驹?。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要坚决贯彻“全面?;び胝灞;?、抢救性?;び朐し佬员;ぁ⑽奈锉咎逵胫鼙呋肪潮;ぁ钡母锩奈锶乇;つ勘?,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树立革命文物科学?;さ姆善琳?。对革命文物进行立法?;ぃ仁翘嵘锩奈锕ぷ鞣ㄖ位?、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引领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しā罚锩奈锏目蒲П;ぶ畏善琳?。近年来,《北京市革命遗址?;だ锰趵贰豆愣〈俳锩锨⒄固趵返日攵愿锩奈锏姆ü嫣趵鎏?,不仅将革命文物?;つ扇牍窬煤蜕缁岱⒄构婊寡细衩魅妨似苹蹈锩奈锏奈シㄐ形Τ械7稍鹑巍M吵镌擞弥醒胗氲胤礁锩奈锏姆晒娣短逑?,能够有效推动?;じ锩奈锏姆晒娣断蛳低郴⑶蚧⒕富较蛏罨⒄?。
健全革命文物科学?;さ墓芾硖逑?。《关于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分类管理,形成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毕喙毓芾聿棵乓龊酶锩奈锉;す芾砝谜叩姆⒉己褪凳┕ぷ?,协调各职能部门参与革命文物管理工作,协调统筹文物资金管理办法,设置革命文物专项保护资金;各部门密切配合,做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す娣兜闹贫ā⒎⒉己褪凳┕ぷ鳎垢锩奈锏牧霞觳橛胝涡卸?。管理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是确保革命文物得到全方位、深层次?;さ闹贫然 ?/span>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策划的“在太行山上”展览
价值阐释:深挖革命文物的精神内涵
完整阐释革命文物的价值构成。革命文物作为近现代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实物见证,其价值体系由历史实证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等构成。历史实证价值是革命文物的基础价值,作为中国革命历程的重要实物见证,革命文物记录了其重大事件和感人事迹,是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革命历史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于革命文物承载的革命文化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文化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诉求,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教育价值则体现为革命文物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鲜活历史教材。明确和丰富革命文物的价值构成,是构建革命文物价值体系、进行革命文物价值阐释、促进革命文物价值转化的基础性工作。
继续深化革命文物的价值研究,其数据库建设是首要环节。应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实物、文献、档案、史料、口述史的抢救、征集与研究工作,为挖掘革命文物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提供充分的实物资源;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文博、科技、管理等复合型人才,形成结构合理、满足文物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为革命文物价值研究提供人才支撑;应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推动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革命文物价值的阐释工作,加快革命文物研究领域的资源共享。充分利用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跨学科合作,不断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持续推进革命文物的价值转化。随着科技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为革命文物的价值转化提供了新途径。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革命文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方式融合创新,融合多媒体资源,打造沉浸式革命文化体验场景,让革命文物活起来。通过数字化手段,将革命文物进行三维扫描、虚拟现实重建,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历史场景,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创新传播:拓展革命文物的传播路径
构建革命文物思政育人新范式。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将革命文物同思政育人相结合,将革命传统教育和对革命文物的?;そ逃扇牍窠逃逑?,纳入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体系,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划;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编纂出版系列革命文物知识读本,鼓励学校结合读本进行课程设置,安排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革命旧址、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创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新模式。通过场景还原、实物展示、图文解说等方式构建革命史空间叙事,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要继续优化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的空间布局,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革命类博物馆与纪念馆建设,鼓励反映“四史”主题的行业博物馆建设,为革命文物展陈提供更多的空间场所;要着力提高革命文物的展陈水平,发挥示范作用,结合重要时间结点,推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质量、特色化革命文物展示展览精品;要合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融通多媒体资源与线上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用故事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提升革命文物展示展览质量,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搭建革命文物国际传播新平台。革命文物国际传播是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独特名片。在文化自信理论框架下,我国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革命文物为媒介,能够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知与认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应鼓励开展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的馆际合作、境内外交流,通过联合办展、巡回展览、流动展览等形式,拓展交流合作的渠道和平台,积极构建反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和新时代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同时,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展示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革命文物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物见证,所承载的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既是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力量源泉。革命文物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继续对革命文物进行科学?;?、价值阐释和创新传播,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郝平系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教授 )